今年以来,医疗器械板块涨势明显。同花顺数据显示,年初至今(截至11月24日),申万医疗器械行业指数上涨71.89%,板块内58只个股中54只股价上涨,其中15只涨幅超100%。展望明年,机构认为医疗器械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,多个细分赛道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前景。
“高基数下,建议明年采取风险偏好更低的偏向长期的投资策略。”申万宏源认为,器械行业发展处在黄金时代,随着国产支持政策明确,进口替代标的成长确定性较高。东北证券指出,考虑到中国未来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持续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,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仍将快速增长。
从细分板块看,招商证券认为,耗材在量的增长上依旧是最好的板块。耗材需求源于手术量,我国外科手术量增速趋于稳定,非外科手术处于加速爆发期。
不过,机构普遍关注到集采对于医用耗材板块的影响。太平洋证券分析称,根据《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》的思路,对于临床用量较大、采购金额较高、临床使用较成熟、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,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,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,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。“我们认为,骨科植入物、人工晶体、起搏器等单价较高、资源消耗占比较大、易于标准化的医用耗材品类,后续有可能逐步纳入集采体系。”
华西证券认为,医用耗材的投资逻辑要沿着政策演变,寻找稳定增长的细分领域,比如暂时看不到有集采可能的细分领域,以及在集采赛道上那些产品复杂、应对能力更强、具有先发优势带来壁垒的企业。
在诊断和试剂领域,多家机构表示,借由医疗“新基建”东风,医疗设备市场料将拓展迅速。
申万宏源指出,国家发改委5月发布了《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》,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、县级医院救治能力、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、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五大建设任务,医疗“新基建”风向自此确立,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是设备采购高峰。万联证券也表示,看好国内医疗系统“新基建”带来的相关医疗设备及试剂产品的增量市场机会。
此外,多家机构看好体外诊断(IVD)尤其是化学发光和即时检验(POCT)的发展前景。
信达证券表示,IVD细分市场中免疫诊断规模最大,占比达38%。细分领域中化学发光、分子诊断及POCT保持快速增长。其中,免疫诊断的主流检测手段化学发光持续放量,2019年营收增长26.07%;分子诊断2019年营收增速放缓至6.08%,相关企业在多组学大数据、肿瘤早筛等领域积极布局,潜力巨大;POCT企业2019年营收增速达28.25%,在分级诊疗、技术迭代及应用场景拓展的助力下保持高速增长;生化诊断2019年营收增速下滑至5.32%,毛利率降低,相关企业竞争激烈。
获取更多资讯,请点击微信公众号
IHE大健康展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本网站“行业资讯”板块所刊登文章,若无特别版权声明,均来自网络转载;
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;
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。
联系电话:18011840036;邮箱:499708785@qq.com
FHES2023 广州国际家庭健康器材及用品博览会
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amily Health Equipment
and Supplies Expo 2023
2023.6.9-11
广州·广交会展馆
THE GLOBAL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HEALTH INDUSTRY
按摩仪器、筋膜枪、足浴桶、艾灸仪、刮痧仪、按摩椅、石墨烯抗菌内衣裤、助眠类产品、眼部保健、家用护理产品、保健礼品等
家用治疗仪、血糖仪、血压仪、家用急救产品、体温枪等
空气净化器、氢水杯、富氢机、家用净水器、加湿器、香薰机、养生壶、破壁机、电炖锅、中药煲等
智能床垫、智能穿戴、智能手环、保健枕头、智能医疗、健康体脂秤、量子人体太空舱、健康诊疗移动医疗设备等
日化类产品、SPA类产品、口腔卫生健康用品、护眼用品、女性孕期及婴儿护理用品、美容养颜产品、美容仪、洁面仪、电动牙刷、瘦身产品、足浴盐等
健康管理系统及服务、体检机构、健康系统软件等